1903年,涉嫌谋刺慈禧太后的革命党人沈荩被抓,刑部便遵照太后懿旨动用打屁股的刑罚,沈荩被重杖连打了四个小时的屁股,“骨折肉碎,流血满地,气犹半绝”,但还未打死,最后被不耐烦的官员活活勒死。这种死亡方式太过凄惨,以至于西方纷纷发起抗议。1909年,《大清新刑律》终于姗姗迟来,宣布废除笞刑。但民众显然已经等不及,于是从小民到士绅大家决定在革命党的号召下一起踢朝廷的屁股。
帝国就这样被终结了。
但打屁股还没有结束它的历史,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它太受欢迎,不仅被统治者所乐用,也被小民所习惯。轻易去除反而令已经被打惯的中国人产生某种眷恋不舍之感。柏杨曾经回忆清朝老遗民让家人抱着棍杖跟他到县衙里,自己除下裤子让家人打一顿,口中还念念有词说痛快痛快,今日始知王法威严云云。
而作为一种刑罚的打屁股,也因为其将恐怖和顺从臀部打进国人体内的神奇效果而继续受到强权者的青睐,袁世凯时代就一度恢复了打屁股的笞刑,而呈文请求恢复这一刑罚的人正是改良派领袖梁启超,梁认为对罪犯来说,一般的道德感化显然不如在屁股上结结实实的来一顿更能起到震慑犯罪分子的力量。到了三十年代,鲁迅还在杂文里指出一些偏僻县城仍然使用打“
帝国就这样被终结了。
但打屁股还没有结束它的历史,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它太受欢迎,不仅被统治者所乐用,也被小民所习惯。轻易去除反而令已经被打惯的中国人产生某种眷恋不舍之感。柏杨曾经回忆清朝老遗民让家人抱着棍杖跟他到县衙里,自己除下裤子让家人打一顿,口中还念念有词说痛快痛快,今日始知王法威严云云。
而作为一种刑罚的打屁股,也因为其将恐怖和顺从臀部打进国人体内的神奇效果而继续受到强权者的青睐,袁世凯时代就一度恢复了打屁股的笞刑,而呈文请求恢复这一刑罚的人正是改良派领袖梁启超,梁认为对罪犯来说,一般的道德感化显然不如在屁股上结结实实的来一顿更能起到震慑犯罪分子的力量。到了三十年代,鲁迅还在杂文里指出一些偏僻县城仍然使用打“
伤感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