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口述

「亲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那么友好的词汇

热度:0鲜花:0鸡蛋:02020年12月29日


另一方是早已浸泡在城市文明中,


信仰「规则至上」、「感情优于血缘」


的新生代年轻人,他们往往是阶层流动的得利者。他们重视朋友远胜亲戚,认为不论是什么关系,其基础都应该是互相尊重。他们肯定多元文化,追求有着同样价值观念的群体认同,不明白为什么要善待除了有血缘关系之外,只会带来绵绵不绝麻烦的亲戚们。


扫一扫左边二维码,


今夜时评等着你。


............



这两拨本应相差一两个世纪的人群,却被中国的高速增长拉到了同一个时空当中。矛盾,自然也就无可避免。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痒。



说句实话,时至今日,我也依然对我的那些亲戚们喜欢不起来,我相信你们中的不少人也会是如此。话说的再通,问题想得再透,依然无法避免的,是每年过年回家乡的尴尬不堪,是每次亲戚按门铃时的不胜其扰。



但有时我会反躬自省,说到底,我也只是恰巧有了一个好父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得利者。



更进一步地说,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每一个讨厌亲戚的年轻人,其实背后站着的,都很可能是一个沉寂了数百年,却终于随着共和国的崛起,成功实现了阶层流动的家族。这个家族还带着黄土的气息,但终于捧出了一颗掌上明珠,整个家族都渴望着狠狠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



这样一看,如果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家族中新生代和守旧亲戚们的矛盾,我们又还忍心去苛责什么呢?



其实,不会用多久,年轻人们就将不再反感亲戚。因为阶层流动的大门,从来就不会开启太久,它目前正在不疾不徐地关闭中。



等到我们的下一代,或再下一代。在城里生活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会像今天西方的孩子们一样,玩着高科技玩具,打小享受着通识教育,有着一群和他们价值观相同的亲戚。在关键时刻,会有一个富有的阿姨或一个位高权重的叔叔站出来,写上几封推荐信,介绍几个好工作。



在乡间,人们依然讨着自己的生活,家族里曾经出现的「凤凰男」已经成为了遥远传说,读书依然能够改变命运,但申请大学和找工作时,却不知究竟该如何与小学就开始编程,初中就通晓经济学常识的城里孩子竞争。寒门之下,再难出现贵子。



若干年后,年轻人和亲戚们彼此不再互相排斥,而是相谈甚欢,保持着紧密稳固的联系。



所有人——不管是在哪个阶层——他们都将只有和自己同属一个阶层的亲戚,城里的孩子不再能见到乡下的来客,乡里的孩子也再难找到血缘的纽带作为进城的理由。那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主要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同一群人,伴随着阶层通道的封闭,变成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好几群人。



文明社会的规则,也一步步转变为固化阶层的黄金枷锁。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状态?会否为题主提到的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亲戚反而感到一丝庆幸,至少这说明流动的通道还未关闭?



而此刻,听着窗外还带着浓厚乡味的鞭炮声,听着楼下依然高声喧闹的家乡话,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点五味杂陈的感觉。


伤感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