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于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心理重建的重要一年。这篇文章我酝酿了许久,作为一个仪式,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学生时代,我就是那种可有可无,会迅速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女生,成绩平平相貌平平。我习惯了做中等生又不知何故心里总蕴含不满,一心坚定地认为受欢迎的人都是哗众取宠或过于命好。
后来工作了待在体制内,自然也成了一个很应景的角色,应付工作麻木生活,习惯了和闺蜜喋喋不休抱怨生活,习惯了下班后就窝在沙发里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的电视节目,习惯了整天抱着手机,把微博刷到不能再刷,将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
懒惰的气场慢慢吞噬我的内心,我变得越来越心胸狭隘,越来越自卑、软弱和敏感,对人生越来越怀疑,对未来越来越懈怠。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也曾试着改变,可从未在一件事情上长久地坚持过。
想考研,就成套成套地买书,拿起一本断断续续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束之高阁;
想好好带孩子,却在给她读了三个故事后就想刷微博逛淘宝;
想减肥,跟着keep练了一次后就再未打开过。
对于自虐式的坚持与努力我从不认同,我理解不了那些给自己的生活增添种种约束的人,在我的观念里,努力应该适可而止,我不想把自己搞的那么累,我口中的每一个借口和身上的每一寸赘肉都是同生活妥协的标志。
有人说成年后有两种人,一种是成熟,一种是老,而三十出头的我已然成为后者,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苦大仇深。
我渐渐意识到我所有的生活方式虽然算不上恶习,但绝非好习惯,而我相当一部分的不快乐都来自于这种不良习惯带来的心灵空虚。懒惰和空虚让我的生活不受控制地走下坡路。
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更不希望女儿成为这样的人,我甚至害怕有一天女儿会恶狠狠地对我说:“你都没有做到凭什么要求我?那样我将无言以对。”
2015年,我30岁,有3个愿望:长发及腰、瘦到100斤、考上研究生。结果年底我都做到了。
2016年,我的愿望是跑步1000公里,读完100本书,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考上遴选,考到3个跟工作相关的资格证。我又都做到了。
这两年,尤其2016年的变化,源于逐渐强烈的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源于一些好习惯的养成:跑步、列计划、早起、读书、独处和感恩。这些习惯让我的生活不再凌乱,情绪不再失控,心灵不再空虚。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一年的变化与你分享。
01
跑步
2015年我开始跑步,2016年更是一次都没有间断过跑步,还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比赛,每周我至少有三天在跑步,每次最少五公里,春秋在公园,夏冬去健身房,我选择中午跑是因为这段时间相对不被打扰,不会被周遭事物扰乱计划。
跑步是个特别痛苦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的坎儿很难超越,我是了解自己的,停下一次我就再也坚持不下去,这种逼迫的方式后来却带给我彻头彻尾的改变。我不再抵触,反而爱上了这种整日与惰性做斗争的快感,享受一次次超越自己的过程,我终于明白:我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